那天剪片子剪到凌晨两点,突然发现个要命问题:所有镜头都像是临时凑数的,连个像样的转场都做不出来。气得我直接摔鼠标——设备明明砸了上万块,怎么就拍不出人家那种丝滑效果?
第二天直接冲去器材城,导购小哥嘴巴叭叭的:“拍短视频至少得四机位!微单拍主画面,运动相机拍第一视角,手机拍花絮,无人机再来个上帝视角……”当场把我唬得差点刷卡。得亏手机响了,老婆喊我回家修水管,这才逃过一劫。
回家把三脚架、补光灯、麦克风全堆在茶几上拍开箱。结果你们猜怎么着?打光板反光太强把镜头晃成白加黑,麦克风收进的全是空调呼呼声。拍完看着素材直哆嗦——这堆铁疙瘩还没手机随手拍的好使!
狠心做减法测试折腾两周终于悟了:
1. 别当器材厂韭菜 ——拍猫火的那条用的红米千元机,画面抖成帕金森照样有人点赞
2. 设备越少越能拍 ——现在出门就抓手机+口红充电宝,看见好景长按拍摄键就能搞创作
3. 拍摄必须能盲操 ——紧急画面转瞬即逝,那些要调三分钟参数的设备纯属摆设
昨天拿儿子的儿童望远镜当滑轨,手机贴冰箱上拍了个番茄炒蛋教程。发出去三小时破五万赞——观众谁管你用什么机器拍的,炒蛋锅里滋作响的声音比啥4K都香!
总结就八个字:先能开拍,再聊升级。别让花里胡哨的装备,把你变成拧螺丝的工具人。机器还没扛不住,你钱包先垮了,这才是最惨的翻车。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