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私信问我,拍短视频到底咋整景别?别慌,我前几天刚捣鼓完这个!设备简单,就靠我那破手机和三脚架,在家门口小公园吭哧吭哧拍了一天。今天就唠唠我是咋一步步弄明白这几种最常用景别的。
那天大太阳挺我抓起手机和三脚架就出门了。心里也没底,就想着先拍点啥试试。一开始可傻了,就只会傻乎乎对着我种的那盆绿萝拍大头贴!拍完回看,啥感觉都没有,就是个植物证件照。
我干脆搬了把椅子坐到绿萝旁边当模特(主要也没别人愿意配合我……),开始瞎折腾。
1. 怼脸拍(特写)我先让手机凑得贼近,镜头框里就剩下我那张老脸。得,直接拍成了毛孔科普片!皱纹、黑头一清二楚,给我自己都看乐了。但是,这个拍法特别抓眼球,你想让观众看清啥表情、啥小玩意,这招好用。
2. 半身像(中景)我赶紧把手机往后挪了半米,这回能拍到我胸口往上,胳膊也露出一点儿了。感觉一下子就对味儿了!坐在椅子上那盆绿萝当背景也带进来了点。剪视频的时候发现,说个话、比划个小动作啥的,这景别特别自然,看着舒服。拍日常记录,基本就靠它撑场子。
3. 从头到脚(全景)我又屁颠屁颠把三脚架往后拖了拖,这回能把整个椅子和我的全身都框进去。公园的小路当背景也露出来一些。整个环境气氛一下子就带出来了。虽然我这个人是小了点,但能交代清楚我在哪儿、干什么。比如说你要拍个出门逛公园打招呼的画面,全景最合适。
4. 环境包进来(远景)我狠了狠心,直接站到公园另一头去拍,那盆绿萝都快看不见了。整个画面里环境占了主角,人在里面就是个“点”。拍完一看,嚯!挺有氛围感的。不过这东西确实不能老用,除非你想表达点“意境”或者环境特别重要。
鼓捣完这一大圈,汗流浃背回家对着素材一顿扒拉,我发现:
最重要就一点:别贪多! 开头瞎拍那会儿就是啥都想塞进去,结果啥也没说清。现在我脑子里就刻着这四种,拍的时候来回换换,节奏感就有了。还有就是手别抖得跟帕金森似的,我那便宜三脚架这回可算立大功了。
你说有啥高深技巧?真没有。就跟我一样,抓个人(哪怕是自己),找块地儿,把这几个距离轮流试一遍,多拍几次就知道该啥时候用啥了。拍完记得回看!我那盆绿萝都快被我折腾蔫了…不过成果是真值,至少现在拿起手机拍点东西,心里不慌了。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