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和几个想拍短视频的朋友聊天,发现他们都被网上那些花里胡哨的设备清单看花了眼,总觉得不买个几千上万的机器就拍不了。这让我想起自己刚起步那会儿的窘境,踩了不少坑,今天就把我最开始那点实战经验,用了啥、为啥用、效果咋样,掰开了揉碎了跟你们唠唠。
我觉得拍视频嘛兜里手机这么先进,谁还用别的?真开始动手才傻眼。拿我那旧手机往窗边一拍,明明外面大晴天,拍出来的脸黑得跟刚挖煤回来似的。举着拍,手稍微抖一下,画面晃得人头晕眼花,看了二十秒就想吐。最绝的是录声音,厨房抽油烟机一开,或者楼下狗叫两声,我那说话声就跟被掐了脖子似的,根本听不清重点。干了两回我就明白了,想拍点能看的片子,光靠手机裸奔真不行,得整点辅助的家伙事儿。
手抖这毛病,简直是新手第一道鬼门关。我琢磨着不能老这么晃,一咬牙跑摄影器材店,问老板新手拍视频抖得厉害咋整。老板眼皮都没抬,直接从柜台底下掏出个看着挺结实的金属手机支架,25块拿下。回家立马试,手机往上一卡,支架往桌子上一戳。稳!不管你是横着拍个开箱,还是竖着搞点日常,画面稳如泰山,再也不怕帕金森了。这东西不起眼,但绝对是新手保命的根基。
解决完画面抖,该对付声音这老大了难了。手机自带麦克风收环境音简直“太敬业”,我自己说话反而不够突出。听朋友说,指向性的麦克风贵,而且新手也不一定玩得转。转头就看中几十块的领夹麦。收到货立马别衣服领子上,再拿根线连手机。一开录,好家伙!厨房炒菜声变小了,窗外车声弱了,就我的说话声清清楚楚怼到听众耳朵里了。这种小投入换来的效果提升,新手必做。
有天想拍点室内产品细节,自然光不给力,开了家里大灯,结果整个画面惨白惨白的,影子还特别硬,看久了眼睛都累。我心想这不行,光线不行,画面就看着廉价。研究了一圈,发现大神们都强调光线柔和的重要性。上网淘了个一百出头的两档调节补光灯,带柔光罩的那种。回来往左前方一摆,开低档位一照,脸上阴影没了,整体看着柔和干净多了。后来拍个早餐视频,没自然光,这灯一开,煎蛋看着金黄透亮,比平时手机拍诱人太多。光线这块搞明白了,片子质感直接飞升一个台阶。
设备整的差不多了,手机拍拍也挺稳当。但有回刷到朋友用微单拍的视频,那个画质细腻程度,馋得我不行。寻思着也整一台?一查价格…得,冷静!想起家里柜子最底层还压箱底放着个五六年前买的入门级单反,早以为淘汰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充上电,套上狗头,接上之前买的支架(没错,支架也支持相机),再插上领夹麦的转接线。拍了一段和手机放一起对比,镜头虚化效果,画面通透感,确实肉眼可见地好了。手机操作比它简单一万倍,看个人取舍。有闲置老相机的朋友,绝对可以废物利用!
回想这一路摸索:
花出去的钱加起来也没一个稳定器贵。新手别被那些天花乱坠的设备唬住,先把这几样基础装备玩溜了,画面稳了、声音清了、光线顺眼了,内容自然有人看。等真靠这行吃上饭了,再考虑升级也不迟!说到底,拍得好不设备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动手开始拍。
(补个番外:那天楼下拍街景,刚准备好设备,突然下雨...赶紧冒雨抢救,结果那几十块的麦克风差点报废,给我心疼得哟!这教训也够实在?)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