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就唠唠我折腾短视频踩的那堆坑,真是摔得鼻青脸肿才摸出点门道。刚开始觉得不就拿手机拍拍嘛结果拍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下去!
当初看人家大神拍得那么高清,脑子一热,砸钱买了专业相机、稳定器、好几个镜头。结果?设备复杂得跟开飞机似的,光研究咋用就搞了一礼拜,发现压根用不上那么多,还死沉,出门拍个五分钟就想放弃。后来干脆就用回手机,轻便!现在手机画质够够的,关键是能让你坚持拍下去。
老想着等个黄道吉日,等想出一个绝世好点子再拍。结果?越拖越没底,越拖越不想拍,大半年过去了,硬盘里还是只有几个“半成品”。后来硬逼着自己固定每周至少拍两条,啥内容都行,拍同事抱怨食堂也行!拍着拍着,想法自己就蹦出来了。
自信满满觉得临场发挥最自然。拍的时候倒挺嗨,回家一看素材傻眼了:开场白啰里八嗦讲了三分钟,关键产品忘记介绍,该说的重点全漏了!白忙活半天,只能重拍。现在学乖了,哪怕就几句话,也把主题和要说的要点写纸上,拍的时候按着要点来,效率高多了。
刚开始拍,不懂构图,就一个大脑袋怼在画面正中间,背景糊成一团,几分钟下来,观众可能都想吐了(我剪片子时自己都想吐)。后来强迫自己变换角度和景别,一个场景多拍几遍:近景讲重点,中景看操作,远景交代环境。画面丰富太多!
拍外景可投入了,各种演。回家美滋滋一剪,完了!呼呼的风声完全盖住了我的声音,杂音大得像在菜市场!还有次拍演示,手机明明连着麦克风,结果忘记开开关,全程静音!现在每拍完一条,必做两件事:戴上耳机回听声音,看相机/手机右下角那个小小的小红点是不是真在闪! 血泪教训!
室内拍东西,觉得开了灯就万事大吉。结果?要么顶灯在脑瓜顶打出个骷髅阴影,要么脸暗得跟包公似的,后期怎么拉都救不回来。花了几十块买了个小小的反光板,哇塞,脸立马亮了!还有,背对窗户拍就是个巨坑,人拍出来永远是黑的!
看啥火就硬跟着拍跳舞火了我也跳,搞怪火了我也装疯。结果?自己别扭,拍出来的东西也尴尬得要命,观众根本不买账。后来死心了,就拍自己懂的东西——比如分享点日常小技巧、踩过的坑。虽然小众点,但起码说得真诚,喜欢看的人是真喜欢。
拍完剪完,随便写个标题就扔出去,跟交作业似的。结果?播放量惨不忍睹。后来才开始研究封面咋做吸引人,标题怎么写让人想点开,标签打对了才能被更多人看到。这些“面子工程”还真不能省!
总觉得素材珍贵,啥都想塞进去。剪个“一分钟小技巧”,愣是剪成了五分钟“长篇巨制”。结果?观众手指一划就跑了。现在逼自己“三秒定律”:开头三秒没看点?删!十秒内没进主题?删!无关镜头?统统删!信息密度不够?加速!
以前视频发出去就感觉大功告成,啥也不管了。后来发现,评论里的问题不回答,人家就觉得你冷漠;人家夸你一句回复一下,粉丝黏性立马上升。偶尔有人喷,一开始还生气,后来看开了,挑有价值的回复,拉黑特别恶意的,省心省力。
折腾这么久,最大的心得就一句:别想那么多,先拍起来,踩坑太正常了!一边拍一边改,慢慢来,比较快。希望我这一堆教训能让你少走点弯路!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