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品牌营销推广这事儿,我刚开始那会儿也跟无头苍蝇似的瞎撞。看着别人家做得风生水起,自己砸进去的钱像打水漂,心疼得直抽抽。后来实在没辙,自己静下心来折腾了好久,摸爬滚打总结出这5步笨办法,别说,还真把路走通了!
第一步:别急着往外冲,先把自个儿家底儿摸清!
我那会儿犯的第一个大傻冒错误就是,连自己产品到底能解决啥问题,谁最需要它都没整明白,就急着到处嚷嚷。结果?吆喝半天,来的人压根儿不是对的人!白费劲!后来我学乖了,把电脑一关,泡壶茶,一个人窝在书房里使劲琢磨:
- 我卖这玩意儿(比如我当时推广的小型健康零食)到底好在哪?是顶饿还是解馋?是真健康还是图个心理安慰?
- 谁会真心实意地掏钱买?是天天加班的社畜没空吃饭,还是健身党想吃点无负担的零食?这帮人平时都爱在哪儿溜达?是爱刷视频还是爱看文字?
- 我这东西跟别人家卖的花生、薯片比,最硬气的地方在哪儿?价格?味道?用料干净?挖出这一点可太关键了!
想不通就找几个朋友问,别怕露怯。我当时就拉了好几个目标客户类型的朋友一顿狂聊,生生把产品的“灵魂”给挖出来了。这事儿,急不得!想明白再做,事半功倍。
第二步:挑地方!别贪多嚼不烂,逮住一两个重点使劲锤!
以前犯二,觉得哪儿人多就往哪儿钻,结果精力财力全分散了,啥也没干成。后来明白了,渠道不是越多越你得看鱼在哪儿扎堆! 我复盘了之前的混乱操作后,做了俩动作:
- 甩开膀子分析: 之前瞎投广告的平台、渠道,数据导出来仔细瞅。哪个地方来的人最愿意掏钱?哪个地方热闹是热闹,但全是凑数的?狠狠砍掉那些赔钱赚吆喝的。
- 蹲点“鱼塘”: 不是琢磨出目标客户是谁了吗?那看看这些人平时都聚集在哪些APP、论坛、社群里?是小红书看图文种草,还是爱在B站看评测?找到他们的“老窝”。我当时发现目标客户里有一大群健身小白和宝妈,特别爱在小红书上分享心得搜攻略,得!就钉死这儿了!另外微信朋友圈信任感强,适合做老客户裂变,也保留。
集中火力打一两个点,效果出来了,管理也轻松多了。
第三步:整物料!说人话!简单直接捅心窝子!
物料这块儿我也栽过大跟头!最早拍的图片、写的文案,那叫一个“高大上”,把自己感动坏了,结果用户一看:啥玩意儿?没看懂!后来血泪教训告诉我:别装!说人话!
我那会儿搞健康零食推广,重新整了一套东西:
- 卖点海报重做: 原来写“富含膳食纤维,零添加,呵护肠道健康”…酸不酸?后来直接换成“饿疯了来一根!扛饿!还不长膘!”配上大口吃的真实照片。
- 产品故事: 不说啥创业情怀,就说自己嘴馋又怕胖的烦恼,找到靠谱工厂做出这零食的经历,越真实越土越好。
- 朋友圈短文案: 不用排比句,像跟朋友唠嗑:“下午四点又饿了?抽屉里偷偷塞了这个,隔壁同事闻着味就过来了…(表情包)”
核心就一点:让目标用户看一眼就秒懂这玩意儿对他有啥用!跟对得上暗号似的。
第四步:小范围试水!花小钱探路,千万别一把梭哈!
以前就傻在这儿,觉得计划做完美了,砸钱搞大的!结果…钱花光了才发现计划是坨屎!所以现在我学贼了:小步快跑,试完再跑!
比如我在小红书上要推一个新口味零食,不会上来就买大流量。我怎么做:
- 先让团队里的几个小姑娘模拟真实用户,拿自己号发几条带真实测评体验的笔记(产品我们自己有)。
- 每条笔记用不同的风格写,有的偏专业评测,有的就是碎碎念分享好吃。
- 然后找一两个精准定位的博主谈小合作,带一下试用品链接,看真实成交和反馈。
- 最重要的是紧盯后台数据:多少人看到?多少人点进来?多少人真买了?留言说
这么折腾一圈,也就几千块的事儿,但哪些内容受欢迎、用户最关心啥口味啥价格、转化路径通不通,心里门儿清了!花小钱买明白,值!试好了再根据反馈调整内容,加大投入。
第五步:甩开膀子干!边干边看,随时拧螺丝!
试水成功,验证模式跑得通,核心卖点和素材也打磨得差不多了,那还等干就完了!但别以为就能当甩手掌柜了!
- 在之前聚焦的那一两个主战场上(比如我那会儿就是小红书+朋友圈),铺开优质内容(比如批量投信息流广告,或者让更多合作博主发内容)。
- 关键动作是“浇水施肥看长势”: 数据看板盯紧点!看看流量来了,是卡在详情页没人买?还是加到微信的人不吭声?还是收到货退货率高?哪块地没出苗,赶紧找原因补上!
- 用户的反馈,特别是批评和建议,拿小本本记我当时就发现很多人反应独立小包装撕开费劲,赶紧跟工厂反应,连夜改了包装设计。
这一步就是大规模复制成功模式,同时根据实时反馈缝缝补补,就像开车一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微调方向盘。
这套流程走下来,不能说一夜爆单,但效果是真真实实看得见的。从最初赔钱赚吆喝,到现在稳稳当当有增长,核心就是别贪心、别装X、用小本钱试路、靠数据说话、随时调整别硬撑!品牌营销推广真没那么多玄乎的,沉住气,一步步踏实干,自然能有自己的地盘。希望对你们也有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