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接了个银川本地商单,甲方爸爸开口就要一条爆款短视频,预算卡得死紧,不到两万块钱。我心想这价格在银川找个靠谱团队怕不是要翻车,赶紧翻通讯录问同行。
好家伙,推过来的名片能凑两桌麻将。名字都挺唬人,“XX国际传媒”“XX影业集团”,点开朋友圈一看,清一色盗网图拍的豪车方向盘,要不就是深夜加班泡面图配鸡汤文案。我直接按住删除键唰唰干掉一半。
剩下七八家,我换了个新手机号挨个打过去,张嘴就装傻:“喂?你们这儿能拍婚礼跟拍不?亲戚介绍来的...”
结果有三家愣了两秒,立马改口:“拍!啥都能拍!我们有高级导演!”连主营业务都能当场切换的,直接pass。剩下两家倒是老实,说只做商业单,还问我具体需求。这态度勉强过关。
挑了个周二下午,我突然冲进他们办公室。第一家看着挺正规,满墙奖杯。我屁股没坐热就嚷嚷:“先别聊方案,给我看看最近三个月的客户成片!”制片小哥脸都绿了,磨蹭半天才端来个硬盘。
好么,文件夹名字写着“样片”,点开一看全是三年前的片,水印都没去干净。第二家更离谱,老板亲自从铁皮柜底下掏出个U盘,划拉两下突然黑屏:“哥,电脑中病毒了...”
当晚我蹲马桶上疯狂翻他们员工朋友圈。第三家团队的小姑娘发了条“通宵剪片第7天”,定位在城南网。往下扒拉三个月,好家伙,这团队去年叫“草原狼文化”,前年叫“塞上明珠工作室”,每半年换个马甲。
一家看着老实,结果在拍摄花絮视频角落里,发现他们用甲方产品当烟灰缸。我截图发给制片,他五分钟撤回三次,发来60秒语音方阵,背景音里锅碗瓢盆哐当响。
本来都要放弃了,凌晨三点刷到条骂人朋友圈。某个灯光师吐槽:“XX公司尾款赖半年,拿红酒抵债,老子酒精过敏!”下面跟着七八个同行骂街。顺着评论点进某摄影小哥主页,看到他刚发的工作照——设备贴着“黄河影视”标签,办公室窗户外头正好是鼓楼。
第二天直接杀到鼓楼旁边老居民区,三楼铁门一开,好家伙!墙上贴着密密麻麻的分镜稿,硬盘按日期码成豆腐块。老板挠头笑:“我们主要接政府单,没咋宣传...”
拍摄当天我全程蹲现场。中午放饭时,导演突然揪住个群演说:“你这衣服不对!昨天发的注意事项没看?”原来他们连群演都建了文档要求。成片交过来时,我硬扣着30%尾款说试播一周再结。
结果甲方数据刚破十万,制片小哥就凌晨两点弹我微信:“哥,尾款...我们设备租金明天到期...” 我转完账才想起查他们公众号,最新推文日期停在半年前——果然还是穷得运营不动。
过两周甲方请团队吃饭,老板喝大了拍我肩膀:“你们推过来的演员靠谱!上次那个卖羊肉小哥,真带着自家羊来现场!”我懵了——根本没安排什么演员!连夜打电话问制片,他嘿嘿笑:“那是我二舅...你们预算太少,请人超支了...”
得,合着爆火的羊肉摊镜头,是工作人员家属免费出演的。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