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半年前说起,当时想给家里留个纪念视频,朋友圈刷到一堆摄影团队广告,看得眼花缭乱。我这人做事喜欢较真,干脆列了张表,把本地三家号称“私房拍摄王牌”的团队全约了一遍。
周二顶着大太阳跑去A工作室。接待小妹说得天花乱坠:“哥您放心,我们设备都是顶配!”结果拍摄当天傻眼——摄影师带个入门单反,灯光就俩破反光板。最绝的是脚本,我说想拍点温馨互动,他直接甩来抖音热门模板:“按这个拍准火!”气得我当场翻白眼,硬着头皮拍完,成片糊得像蒙了层油。出门直接拉黑客服微信。
吸取教训换了B团队,这回学精了。提前杀到他们基地突击检查,器材确实高级,满墙挂着获奖证书。可聊细节时露馅了:“哥您看这个三分钟MV套餐多划算,加五百还能升级航拍!”我问家庭互动镜头占比多少,对方支支吾吾:“主要突出氛围感嘛..”扭头发现墙角堆着几十个同款“定制”相册,连封面花纹都一模一样。跑路前听见员工吐槽:“今天第七批催修图的,你先把昨天的渲完!”
本来不抱希望了,朋友硬推了家小工作室。老板自己扛摄像机来面谈,张口就问:“您家孩子怕强光吗?厨房采光能拍清表情不?”当场掏手机给我看素材库,全是翻薯条的小孩、浇花的老人这种生活镜头。拍摄当天更离谱——团队提前两小时来布光,连我家猫钻柜子的路线都预留了拍摄位。剪辑时更狠,凌晨三点收到文件标注:“03:27秒姥姥眨眼了,方便补拍的话我们明早再来”。
折腾完最大的体会:别信广告吹的天花乱坠,直接杀到现场看他们最忙乱时的状态。设备擦得锃亮没用,得看摄影师会不会蹲着找孩子视角;套餐名再诗意也白搭,关键问清超时怎么算钱。现在我家视频亲戚都夸拍得真,要我说就是运气好没再踩坑!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