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得从今年3月份说起。手上有个小品牌广告要拍,甲方爸爸张口就要20条短视频,还非得月底前交货。我这种拍猫片起家的野生博主,扛着手机支架能凑合,真要上专业拍摄设备就抓瞎了。
先是把本地短视频拍摄群都翻了个底朝天。看到有人吹某家公司"出片快得跟泡面似的",立马杀过去聊。结果对方张嘴报了个五位数定金价,我手抖得差点把咖啡泼键盘上。
转头刷平台推荐榜,照着置顶广告加了前十家客服。好家伙,八家都是机器人自动回复,剩下两家活人隔半天才甩过来个ppt模板,打开一看:样片画面抖得跟帕金森晚期似的。
急了眼直接杀去所谓"网红首选"的写字楼。前台小妹领我穿过玻璃走廊,满墙挂的居然是盗图作品集——左下角水印都没截干净!制作总监端着咖啡吹牛:"我们设备都是好莱坞同款!"扭头瞥见墙角三脚架锈得能当文物。
另家号称"性价比之王"的更绝。聊到一半突然断电,黑灯瞎火里老板摸出手机打光:"咱们继续聊分镜!"出门才看见物业催缴电费单都贴门把手上仨月了。
连轴转盯了半个月拍摄,终于从坑里刨出三家勉强能用的:
熬到验收日终于看透本质:短视频公司只有两种——贵的要死和便宜的想死。所谓排行榜都是砸钱买的位置,我按真实体验排了个生死榜:
快逃榜TOP3:
1. 付定金才给看合同的皮包公司
2. 样片背景音里能听见麻将声的"专业团队"
3. 把GoPro绑自行车上拍"电影级运镜"的技术流
将就用榜TOP2:
1. 导演口头禅是"差不多得了"的效率派
2. 脚本写得像说明书但至少不拖工的务实党
结尾甲方咬着后槽牙选了A厂。片子出来那天客户总监在群里发了三十秒语音,前半段夸镜头高级,后半段骂钱烧得肉疼——混着点牙齿咯吱响的声儿,这排行差点把客户气哭了。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