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折腾完新拍的探店视频,结果上传后评论区都在问“字幕能调大点不”。气得我直接把手机摔沙发上——折腾三小时白忙活了,问题出在哪?我蹲在台阶上把视频导进剪辑软件来回拖,总算琢磨出点门道。
上周拍烘焙教程翻车得更离谱。当时觉得画面黄澄澄的面包特诱人,结果粉丝私信说:“姐你镜头晃得我头晕想吐”。硬着头皮重看视频,果然烤箱镜头抖得像地震。
昨晚我翻出二十条爆款视频逐帧对比,发现逃不开这五点:
1.糊不糊先看字幕上次拍开箱视频,自以为字幕位置够醒目。结果用平板一放才发现,在电梯里看视频的人根本看不清小字!现在我都用三指在屏幕上划拉——字幕面积必须占屏幕十分之一,白字黑边加粗是铁律。
2.镜头得跟呼吸一样稳前天拍猫咖撸布偶猫,手持跟拍镜头乱飘。回家直接翻出折叠椅当支架,卡在桌角拍固定镜头。播放完成率直接从40%飙到75%,连弹幕都在夸“这回手不抖了”。
3.别让杂音毁全场上次拍夜市铁板烧忘关收声,隔壁摊叫卖声比主厨解说还响。现在拍环境音单独录,人声用耳机麦贴着嘴边收。昨晚试播时老妈突然在厨房剁排骨,视频里居然完全没杂音!
4.打光才是美颜神器室内拍产品总泛蓝调,手机白平衡根本救不回来。上周买的反光板直接怼窗边,拍巧克力蛋糕时银面反光板往左打,暗部细节瞬间清晰。比加十层滤镜管用多了!
5.节奏跟着拇指走前天的火锅视频前戏太长,15秒还没下肉片。现在掐表控制每个镜头:特写不超过3秒,转场卡在吞咽口水时。剪辑时开着秒表剪,卡点跟着咀嚼节奏走。
昨天用办公室A4纸当反光板补光,卫生纸筒加皮筋做成手机提词器。拍咖啡拉花时发现重点不是镜头多贵,而是能不能让观众看清牛奶注入时的漩涡纹路。连扫地阿姨都说:“这视频比以前清楚多!”
说到底拍视频就像炒菜,火候分毫之差味道天差地别。现在每次导出前都拿给楼下快递小哥看十秒——要是他能脱口说出视频主题,这分才算赚到了。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