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去山西出差,和当地做老陈醋的老板喝酒,他愁得直挠头说:"网上全看别家卖得火,咱这东西明明不差,咋就没人知道?"我回去一琢磨,顺手刷了刷短视频和朋友圈,好家伙,山西的账号要么半死不活发风景,要么全是卖煤广告,正经做吃喝玩乐的压根不会玩网络。
回北京我就坐不住了,连夜把电脑摊开整活:先把抖音、小红书、微信这三个地界儿全扒了一遍。专搜"山西特产""太原旅游"这种关键词,发现两个要命的事:
当时我就拍桌子了:自己家好东西自己不吆喝,等着天上掉流量?
先帮那醋老板试水。让他员工手机拍流水线,好么,镜头抖得我眼花,背景里还有工人吵架声。发二十条视频就三条破千播放,评论区居然有人问"这是卖酱油的?"。气得我直接买高铁票杀到山西,干了三件事:
折腾一星期才明白:光有内容不够,得戳人心窝子。后来把直播改成老师傅讲古法酿醋秘诀,流量当场翻倍。
现在帮山西客户搞全网推,我就用土法子三板斧:
1. 把内容当白菜种
2. 本地流量挖地窖
火锅店推新菜,直接找同城美食号。谈成三家店,条件是让他们带客人来拍视频就送两斤羊肉,结果有个视频被本地人转疯了。
3. 朋友圈当老邻居处
旅游景点让员工每天发三条:
早7点晒刚扫干净的石板路
午12点拍碗托热腾腾的刀削面
晚8点发段晋剧片段配文字"下班!明天六点半开门" 三个月后连卖冰棍的大妈都知道扫码看优惠了
上个月回访醋老板,他仓库堆着发往外地的包装箱跟我说:"现在天天早六点爬起来看后台数据,比当年盯窖池还上瘾。"山西企业做推广,别整虚头巴脑的,就把手机当锄头使——抖音挖新客,朋友圈养熟客,本地大V当喇叭。回头一看,流量这不就攒下了么?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