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刷朋友圈看见老同学吐槽,说公司招了三个剪辑实习生,连分镜脚本都写不明白。我大腿一拍——这事儿得研究!立马翻开招聘网站搜“视频剪辑”,结果跳出来两万多条岗位信息,光是北京朝阳区就占了四千多个。半夜两点盯着电脑屏幕,眼睛都看花了,顺手记了满满三页笔记。
搬出excel开始分类统计:薪资范围从月薪3千的兼职剪辑到年薪40万的高级编导;设备要求里七成标注“熟练使用剪映即可”;最扎眼的是地域分布——连老家县城招聘公告上都写着“急招短视频运营,会拍会剪优先”。更夸张的是翻到某外卖平台招聘详情,赫然写着:“骑手懂剪辑技能,月补贴+800”。
今早六点扛着三脚架蹲公园。拍老大爷抽陀螺时,旁边卖煎饼的大妈凑过来:“小伙子帮俺拍个炸薄脆的镜头呗?昨天自己拍的油点子糊满镜头!”打开剪映十分钟粗剪完,大妈当场塞给我俩加蛋煎饼——首单“收入”到手!
下午更魔幻:把这段素材上传到接单平台试水,标题写“公园纪实风10秒”。两小时收到七个询价:教培机构要改成课程广告模板,减肥药商家问能不能植入产品logo,甚至婚庆公司留言问“大爷能当群众演员不?”最终58块成交给本地健身房,对方只要原片——他们自己加logo。
手机也能挣口饭吃:红米Note12拍的公园素材全被买走,相机反倒白背了。
甲方要的根本不是精雕细琢:三个单子反复修改都是因为“不够土”——某老板原话:“你把画面调那么高级,客户以为我们很贵!”
接活速度比技术重要:试过给宣传片调电影感色调,甲方秒拒:“有这功夫早发二十条抖音了。”
蹲厕所刷行业报告时发现个狠数据:2024年某招聘平台显示,带“短视频制作”技能的服务类岗位薪资涨幅跑赢程序员。线下更夸张——昨天路过城中村打印店,卷帘门上贴A4纸:“代做企业号蓝V认证+剪同款视频=99元”。老板边抠脚边跟我说:“现在连卖水泥的都让我做卡点视频。”
最冲击认知的是昨晚的线下观察:烧烤摊主手机架在烤炉边拍教程,网约车司机等单时用剪映拼接行车记录仪素材。回家路上买水果,老板指着“果切短视频教程”二维码说:“拍这个比卖水果赚钱,昨天刚收了个学员!”
灌了两罐红牛写总结时,屏幕右下角弹出初中同桌的微信:“听说你会剪视频?我家养鸡场想拍个给鸡听音乐的vlog。”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说这行像“新型农民工”——不需要科班出身,有手机会拍就行。但真正能挣到钱的,永远是最先发现土路上金矿的人。
关机前瞥见桌面刚导出的大妈煎饼视频,忽然笑出声:这玩意儿能卖钱,不就是最好的前景证明?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