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公司要做新产品推广片,老板甩给我一句「找团队上门拍短视频」,我差点当场裂开。这年头北京满大街都是举着稳定器的「导演」,靠谱的比中彩票还难找。
打开手机查「北京短视频上门拍摄」,跳出来几十家公司清一色五星好评。随手打了三家电话,话术都跟复读机似的:「我们拍过小米京东」「顶级设备全包」「三天出片」。结果到现场一看设备——某家号称8K摄影机,实际拿索尼老款入门机糊弄,镜头霉斑比我奶奶的老花镜还花。
踩坑教训:查设备别听吹牛问了三家报价:A公司报3万说全包,B公司报1万8说纯拍摄,C公司直接甩了8888友情价。选了看着最实在的B公司,拍完第三天微信突然弹出:「哥咱们航拍镜头得加5千」「产品特写镜头算定制服务加3千」,算下来比A公司还贵。
避坑绝招:合同要当生死状签最绝的是某团队拍摄日玩消失。早上七点场地器材全到位,导演电话关机。熬到十点半来了个实习小弟,抱着吃剩的煎饼道歉:「导演昨晚喝大了在医院洗胃」。临时抓了朋友圈推荐的自由摄影师救场,结果成片剪出来——产品LOGO全程被手指头挡着。
血泪经验:盯死人员名单说好七天交片,拖到第十天甩来个百度网盘链接。打开一看:背景音乐是抖音神曲涉嫌侵权,产品卖点字幕错别字连篇,最骚的是结尾彩蛋塞了他们公司广告。要求修改时对方两手一摊:「修改周期20个工作日」。
反杀技巧:进度条掐在合同里折腾两月花了四万六,自己用剪映重做了视频。现在公司拍片我直接当甲方恶人——合同抠字眼比买房还狠,现场盯拍摄带电子秤称设备重量(某团队电池被调包成山寨货),上周那个坐地起价的团队在朋友圈骂我「比周扒皮还狠」,我反手把对话截图做成团队避雷指南,这波值了。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