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唠唠短视频这个事儿。眼瞅着别人拍的视频咔咔涨粉,带货的带货,接广的接广,咱也眼馋!可自己上手一拍,嚯,不是画面糊成马赛克,就是人显得贼拉矮,要不就是声音嗡嗡的像在桶里说话。不行,必须整明白!这就是我这回实战的目的——亲手摸清楚从零开始拍出一条能看的短视频,到底要经历哪些步骤。
以前看别人拍,觉得不就是拿个手机对着自己或东西比划嘛得,咱也试试。找了个下午,瞅着办公室窗边光线还行,啥也没准备,抓起手机就怼着脸拍,想说一段产品使用心得。结果?惨不忍睹! 镜头晃得像在坐过山车,光线时明时暗,脸一会儿贼亮一会儿半黑,我那声音在办公室里还有空旷的回响,更别提背景里同事打电话、键盘噼里啪的杂音了……拍完自己都没勇气看第二遍。
吃一堑长一智,乱拍不行咱就学呗。我盘算了下,核心需求就是:稳、亮、静。
关键设定: 相机设置里把拍摄比例调成竖屏9:16(这才是短视频的主流地盘嘛),分辨率能多高开多高,4K咱手机也支持,整!
这回没在办公室凑合了。在家找了个相对干净整洁的书桌角落。核心原则:背景别太乱! 把桌子上跟视频主题(比如分享一本书)无关的杂物——水杯、零食包装袋、各种数据线啥的,统统清走。就留书桌、书、笔和本子,还有我的台灯补光灯支架大队。发现桌面反光刺眼? 拿块深色的布往桌子上一铺,搞定!整个背景瞬间干净简洁不少。
设备架环境弄关键来了:怎么拍人/物才好看? 咱不是专业摄影师,但也知道平着拍容易把人拍成五五身或者大饼脸。
划重点: 别光调好就不动了!让工具人(我媳妇儿)帮忙看实时画面,左右前后微调支架位置和我的坐姿,直到她喊“OK,显瘦!”为止。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要开拍了!说不紧张是假的,面对镜头张嘴结舌、忘词、舌头打结那是常事儿。秘诀就是:别想着一条过! 准备好要说的要点提纲(手写纸条粘镜头上方),一条条照着说。说错了?没事,暂停两秒深吸一口气,接着刚断掉的地方重新来一句就行,后期都能剪掉。桌面展示类的操作也要稳、慢、清晰,动作太大容易糊。
拍完一堆片段,手机自带的剪辑软件就够用(不想整复杂的)。主要干这几件事:
花了大半天捣鼓出来一条一分多钟的视频,发朋友圈小范围试水。核心指标:画质稳不稳?声音清不清楚?动作能不能看清?字幕有没有错?信息点表达清楚没?
别说,这回效果提升贼明显!朋友普遍反馈:“画面终于不晃晕我了”、“声音听得清你说啥了”、“字幕帮大忙了!” 当然也提了点小意见,比如某个产品展示角度还能更
搞了这一趟,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短视频想“能看”甚至小爆一下,真不用上来就整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效和运镜。关键是基础体验要及格:画面稳当不瞎晃,光线充足不阴阳脸,声音清晰不刺耳,环境干净不乱糟,信息表达清楚不断片。这些花点小钱(支架几十块)再加点耐心琢磨和反复练习就能搞定大部分。这过程挺折腾的,NG无数遍,摆弄支架也烦,但看到做出来的片子比第一次强一大截,值了!接下来就是继续磕内容了,拍,咱现在至少会拍个及格水平了!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