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接了个杭州本地的美食探店推广,甲方爸爸张口就要十条短视频,预算还挺大方。我当时一拍大腿:杭州这种网红扎堆的地儿,拍视频还能差?结果现实啪啪打脸。
先找了个报价贼便宜的小团队,微信聊得天花乱坠,说什么"西湖边拍过爆款""器材高端全画幅"。等真到了拍摄那天,好家伙,俩人扛着台老掉牙的单反就来了,灯光?就带了俩手机补光灯!拍火锅店沸腾镜头时,那烟雾大得跟火灾现场似的,摄影师急得满头汗,愣是掏了个——小电扇出来除烟!画面抖得我看回放都头晕。
交片那天甲方直接电话飙过来:"这拍的是恐怖片?"
连夜托朋友打听靠谱团队,找到家专做餐饮视频的工作室。人家进门先干了三件事:拿激光测距仪量店面纵深,掏色温卡比灯光,举着分贝仪测环境音。导演更绝,蹲厨房看厨师炒完三锅菜,突然指着灶台喊:"把那勺油淋的动作慢速重做!我要这个油珠弹起来的弧度!"
最让我开眼的是拍饮品镜头。摄影师从箱子里掏出个迷你冷冻柜,把杯子冻到零下20度再倒饮料,杯壁瞬间凝出冰雾水珠。灯光师同时打了两盏灯:正面柔光显色泽,侧逆光勾水珠轮廓。您猜怎么着?光调这个镜头就耗掉四十多杯饮料。
关键对比剪辑师更狠,把油珠弹起、冰雾漫延这些镜头做成0.5秒高速循环,配上"滋""咔呲"的音效,看得我当场咽口水。
最终成片甲方直接加钱买了二十条。昨天路过火锅店,看见我拍的那条视频在店门口循环播放,排队的人围着屏幕指指点点。凑近听见个小姑娘说:"看这牛油晃得多带劲,就冲这个也得尝尝!"
回家翻两次拍摄的场记本才发现,专业团队连地板油渍都做了标注:"13:21 保洁员拖地后补拍反光效果"。而第一家团队的通告单上,午饭占的篇幅比拍摄方案还多。
现在谁敢问我杭州短视频效果好不我直接把两次拍摄的手机花絮对比怼过去——同一家店同一口锅,手机拍的比人家专业设备还诱人!这哪是设备问题?分明是团队眼睛毒不毒、脑子活不活、骨头想不想抠细节!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