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琢磨拍视频的开端
那天下午看别人拍的视频挺我也心痒痒,寻思着自己搞一个试试。啥主题决定就拍我阳台种的番茄,记录它从开花到结果。我寻思着真实又简单。可等我真正拿起手机打开相机,立马就懵了,该咋拍?从哪开始?
二、我的第一次踩坑过程
想都没想就直接冲去阳台了,结果拍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忍看。
- 坑1:脚本?我压根没写! 就想着拍番茄嘛到了那儿对着秧苗一通乱拍,拍了一堆叶子镜头,回家一看,零零碎碎根本凑不到一块儿,连个重点都没有。
- 坑2:设备?就一部手机+手抖! 纯靠手举着,结果拍出来的画面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像在坐海盗船,看几秒就头晕。
- 坑3:收音?全是呼呼的风声! 阳台外面风还挺大,我拍的时候没感觉,放出来才发现背景音全是风在吹,我说话的声音快被盖没了。
- 坑4:光线?背光了! 我下午去的,大太阳正好在我背后,拍出来的番茄秧黑黢黢一片,就叶子边缘有点光,丑哭了。
折腾一下午,素材全废了,信心打击不小。
三、老实重头开始学
不行,不能放弃。我就上网翻,看别人教新手怎么拍。
- 搞了个简陋脚架:翻箱倒柜找出几年前买手机送的迷你三脚架!虽然塑料的,轻飘飘,但至少比手稳。给它支棱在阳台小桌子上,再把手机卡上去。
- 强迫自己写点字:这回学乖了,逼着自己坐在桌前,用笔在便签上写了几个要点:先拍全景(整个花盆)、然后凑近拍花苞、再拍快红的小番茄、拍一个摘下来的特写。大概几十秒的流程。
- 学会蹭阳光:记住了光线!第二天专挑早上阳光从侧面照到阳台的时候,拎着我的小脚架和手机冲上去,位置摆让光正好打在番茄身上,亮堂。
- 收音?手机麦凑合用:还是怕风大,把阳台门关上了(有点热!),手机靠近点,说话声音大一点,总算能听清了。
四、二次实践出真知
严格按照写的那几个点来拍。
- 把三脚架放稳,手机对好角度先拍花盆全貌,按录制键,数10秒,心里默念“这是我的番茄苗……”
- 然后暂停,把三脚架挪近点,对准一个最大的花苞,再按录制,凑过去小声说“看,这是它的花……”
- 再暂停,去找那个有点红的小果子。调整三脚架角度,镜头对准它。按录制:“这个快熟了,估计下周就能吃!” 过程中心里老想着别背稿,尽量自然点,结果还是有几句磕巴了。
- 小心翼翼捏着那个小红果掐下来,放到一块干净的木板上(为了背景不乱),固定手机从上往下拍特写。
这回加起来拍了不到十分钟。
五、我的粗糙剪辑体验
手机里找半天找了个免费剪辑APP,硬着头皮学。
- 导入素材:先把刚才拍的几个小片段全丢进去。
- 剪刀上场:把每一段前后发呆、挪位置、我说废话的地方咔咔剪掉。只留下有用的几秒到十几秒。
- 连接凑起来:把剪好的小片段排个顺序:全景-花苞-小果子-特写。
- 声音调一调:稍微调大一点点我说话的音量,让风小声点。
- 字幕?加了点:在一些需要重点突出或者我说得含糊的地方,笨手笨脚地手动打字幕,比如“小番茄红了!”、“今早刚摘”。
- 音乐?差点找疯:想找个轻松的背景音乐,结果免费的音乐库翻了好久没找到特别合心意的,选了个温和的纯音乐,声音调得很小很小,怕盖过我说话。
- 导出?搞定了! 导出保存,一看时间,好家伙,剪这个小短片折腾了我快两小时!累死。
六、我总结的这点经验
最关键的: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脚本?哪怕写几个关键词都行,总比瞎拍设备?手稳或者弄个支撑物!光线?去找!角度?多换几个试试!剪辑?慢慢抠,先能串起来就不错。核心就一点:你得动起来! 我拍这番茄的过程,就踩了坑、学了点、又实践、继续学。想做真没啥一步登天的捷径,就是动手干,干了再调整。我这水平还差得远,但好歹有个能看的了,下次再拍别的,心里有点谱了。